北方10省市热泵利好政策大汇总!
06-30
2023
编辑者:zT02pkTBlV

2030碳达峰,2060碳中和,清洁能源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其中热泵成为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的重要技术形式,在建筑用能、农业生产、工业应用等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。


热泵行业在政策的驱动下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!


来一起看看北方地区十省市近期发布的热泵利好政策:

01/

宁夏回族自治区

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电气化,到2030年新建全电气化公共建筑占新建公共建筑的比例达到20%。推广热泵热水器、高效电炉灶等替代燃气产品,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。


大力推进清洁取暖,在集中供暖未覆盖的农村地区,推广太阳能+空气源热泵(水源热泵、生物质锅炉)等小型可再生能源供热。


02/

山西省

优化供热方式,推动城市、企业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,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,持续推进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化应用。因地制宜推广地源热泵技术,积极推广空气源热泵技术,合理发展生物质能取暖。

持续巩固全省在光伏发电、风电、地热及热泵供暖等领域应用的传统优势,大力开拓技术成熟、设备可靠、产业链完善的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建筑、农村农业等领域中的创新与示范应用。


全省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约为1/3,探索户用光伏、热泵、墙体蓄热等技术手段,加快打造“低碳建筑”、“零碳建筑'乃至“正能量建筑”,降低供热煤耗。

03/

天津市

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,引导企业、园区加快厂房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多元储能、高效热泵、余热余压利用、综合能源开发运行,促进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。加快新型储能多场景示范应用,扩大储能装机规模。


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。推广高效节能空调、照明器具、电梯等用能设备以及太阳能热水器、分布式光伏、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。


04/

山东省

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,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,因地制宜推行热泵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、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。推广清洁能源和跨区域供热体系,推动清洁取暖与热电联产集中供暖,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。


05/

安徽省

优化建筑用能结构。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及周边空间,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。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热泵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、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。

06/

吉林省

持续巩固全省在光伏发电、风电、地热及热泵供暖等领域应用的传统优势,大力开拓技术成熟、设备可靠、产业链完善的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建筑、农村农业等领域中的创新与示范应用。


全省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约为1/3,探索户用光伏、热泵、墙体蓄热等技术手段,加快打造“低碳建筑”、“零碳建筑'乃至“正能量建筑”,降低供热煤耗。

07/

内蒙古自治区

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。加快热电联产余热、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,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、浅层地热能、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。

08/

黑龙江省

扩大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。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、生物质能应用,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,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运行中应用比例。


提升建筑电气化发展水平。引导建筑供暖、生活热水、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,到2030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65%。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,到2030年电气化比例达到20%。推广热泵热水器、高效电炉灶等替代燃气产品,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。

09/

北京市

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。大力发展本市可再生能源,将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为各级规划体系的约束性指标,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光伏、地热及热泵应用,适度发展风电,实现经济可得的本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。


在产业园区、公共机构和建筑领域推广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,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。开展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建设,大力促进分布式发电就地并网使用。大力发展地热及热泵、太阳能、储能蓄热等清洁供热模式,实现平原地区地热资源有序利用。


建筑领域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光伏、光热和热泵技术应用,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,新建政府投资工程至少使用一种可再生能源,其中,新建公共机构建筑、新建园区、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%。


到2025年,新增热泵供暖应用建筑面积4500万平方米。


加大财政资金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支持力度,逐步削减对燃气供暖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补贴,加强对光伏发电、地热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。

10/

山西

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绿色低碳化。优先推广使用水源、地源、空气源热泵等高效电能供热技术;鼓励采用“取热不取水”“取热不耗水、全部同层回灌”方式,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,稳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利用。